□记者 王悦生 实习生 陈田文 记者 吴国强 摄影
华山路的老法桐,市民见谁动就举报
好好的食堂,为啥会分成两块呢?原来是为了保护4棵法桐树。昨天,该校后勤处的裴军峰老师介绍,这个食堂所在的位置之前是一排平房,用作教师的车库,车库后有4棵法桐树。前两年,农业路高架桥施工,该校邻近农业路的一个学生食堂被拆掉了,但该校区还有两三万名学生,食堂不够用,只能重新建个食堂,所以就把原有的车库扒掉,重新建了现在的学一食堂。
华山路附近的居民介绍,华山路建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,刚开始的时候,路两侧的行道树是泡桐。30多年前,泡桐开始更换成了法桐,现在这些法桐树,早已成为沿街居民心中的宝贝。
感情
这些法桐的根为啥都露在外面呢?昨天,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植保科科长郑代平介绍,郑州的地势是西高东低,华山路的地势高,曾经是土路,后来建成了沥青路,每次路面大修,施工人员都会挖路基,有时要往下挖几十厘米,等到路面修好后,地势就变低了,但法桐的位置没变,所以导致一些法桐的根部裸露在了地面以上。
上千只夜鹭与法桐和谐相处几十年
“我从小在农大的校园里长大,对法桐特别有感情,下雨时走在树下,几乎不用打伞。”裴军峰介绍。为保护这几棵法桐,施工时修改了建设方案,为此费了不少劲儿,“相当于要多建两面墙,食堂的面积也比原计划变小了”。为了避免食堂烟囱冒出的烟伤害到法桐,施工时,还把烟囱加长后向一边倾斜。
这一举动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好评,“为了几棵树,改了建设方案,这是一所大学应有的情怀!”有老师介绍,这些法桐是河南农业大学在“文革”后迁回郑州时种植的第一批法桐,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,保留住这些法桐,很有历史意义。
为留住4棵法桐,高校食堂改了建设方案
“沿街的老百姓保护法桐的意识特别强,发现谁动了法桐,很快就会有人举报。”中原区市政道路设施管理所的尚振营表示,济宁速生法桐,华山路属于市管道路,路边种植的法桐树也归市一级的园林部门管,不管是市政工程施工,还是其他施工,谁都不敢乱动这些法桐,即便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迁移的,也需要层层打报告。
核心提示|“窗外有一株悬铃木,那些荔枝似的果穗悬挂在那里,把阳光搞得非常零碎。”在河南籍作家李洱的小说里,有很多关于悬铃木的意象,“悬铃木”就是法桐,这种朴实高大的树木,在他的小说中静静站立,成了一方风景。
可是,开工建设时,工作人员发现,4棵法桐树的直径约有40厘米,枝叶茂盛,“砍掉太可惜了”。于是,施工人员向学校领导汇报,看能否把这几棵法桐树保留,济宁速生法桐,最后得到批准。于是,本来是一个整体的大型食堂,在西端的位置被几棵树分成了两半,变成了现在的样子。
60年来,郑州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,但法桐的绿色一直都在。法桐的故事里,有你,有我,也有千万郑州人……
在郑州的法桐行道树中,华山路沿线的法桐树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。该路沿线的一些法桐,树龄已达30多年,但这些法桐树的树根,有不少裸露在地面外,根部呈镂空状,从远处看犹如一个个“根雕盆景”。
温情
为留住4棵法桐,农大食堂改了建设方案,从空中看,这几棵法桐像是从房子里长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