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未来,我们会在郭大立老师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寻‘根’问“道”,去深入理解不同生物群区的根和共生真菌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。”马泽清最后表示。
种类繁多、多姿多彩的植物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,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。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,植物不断适应着环境,发展出了39万余个植物物种。它们的进化历程,让无数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为之着迷。
附:
基于长期的野外调查取样,以论文共同通讯和第一作者、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郭大立为首的国际根系研究团队,经过15年的不断积累,从全球7个生物群区收集了369种植物,选择生理代谢最强的一级根,分析了它们的10个功能性状,以期系统阐释吸收根的生物地理格局。
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,实际上,最早的植物,如藻类、苔藓等,都是生活在水里的。那究竟是什么让植物最终“迈”上了陆地呢?
什么让植物“迈”上陆地:隐藏在地下的植物秘密
地球上形形色色的根系(马泽清供图)
植物的秘密生活
郭大立研究员简介
植物在4亿年前,普遍矮小,真正的叶片未形成,根也不是真正的根,菌根菌可能与一些根细胞建立了共生关系,初期也许只有几十种差异不太大的植物,主要生活在沼泽地。
至此,一个以前可能被大家忽略的真相也浮出水面——植物地下根系结构的变化,为植物开拓新的栖息地发挥了重要作用,最终促进了植物物种的生物多样性。
在湿润多雨的热带雨林,植物的根不怎么“考虑”水分供应的安全性,各种各样的根系都在这里肆意生长,它们也更愿意与一些共生真菌共同生活,互相“帮衬”。在这一区域,很多非常古老的物种属性得以保存,根系的多样性很高。